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、工会、教务处联合举办的第47期“融情入理 立德树人:我的课程思政”主旨教学午餐会,4月14日中午在中心校区鼎新楼A223教与学空间进行,基础医学院王医术教授以“教之以“病”而喻诸德:无声融入 有声育才”为题,与50余位来自不同学院的教师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。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魏晓辉教授主持。
王医术首先介绍了“教之以‘病’而喻诸德”源于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“教之以事而喻诸德”。她从课程思政的主体力量、专业课的育人资源及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三方面入手,解读显性思政、隐性思政,课程思政中内容与模式的融合,提出课程中思政内容要无声、无痕融入,学习效果要有声、有痕反应,最终实现“立德树人”的教学目标。课堂教育这一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,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,更要传授学生“立世之德”。
在提问交流环节,与会教师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练习、翻转课堂在课时的分配比例、青年教师在科研与教学的平衡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。
金祥雷在点评环节指出,王医术以理解和实践呈现了一场生动的课程思政的报告,充分展现了教师的课堂感染力、课程思政的理解力、课程思政的行动力、教学发展的技术力。“老师们认真的教学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”,教师在备课过程中,要从日常生活、教学经验中挖掘案例素材,体现对学生的关爱、对教学的热爱,以课程的认真筹备、学术的专业水平,实现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价值引领全过程育人效应。
与会教师表示,王医术的生动讲解,解答了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的困惑,点明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立德、自身塑造。教师要向优秀同行学习,努力挖掘专业背景的课程思政元素,精心打磨课程思政设计,将“有心的课程”落实为“无声的育人”。


